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观察到的一个事儿,就是关于现在有些女大学生,特别沉迷于给安卓手机下载各种APP。这事儿,我也是通过我自家亲戚才慢慢琢磨明白的,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儿。
起因:从一部新手机开始
话说我那刚上大一的小侄女,开学前家里给换了部新安卓手机,配置挺高,屏幕也大。小姑娘家家的,一开始新鲜劲儿足,成天捧着手机捣鼓。我寻思着,年轻人嘛爱玩手机正常,下点学习软件、社交软件啥的,也都能理解。
最初,她确实是下了些课程表、笔记类的APP,还跟我显摆说现在大学学习多方便。那时候,她下载的APP还都挺正常的,偶尔下个小游戏,或者P图软件,我也没觉得有啥不妥。
过程:下载行为逐渐“失控”
大概过了那么一两个月,我姐(她妈)就开始跟我抱怨了,说这孩子最近有点不对劲。具体表现就是,手机几乎不离手,而且不是在聊天或者看剧,就是在应用商店里不停地翻,不停地下载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我有点好奇,就趁着周末去学校看了看她。好家伙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她那手机桌面,密密麻麻全是各种APP图标,好多我都叫不上名来。我问她都下些她说:“这个APP图标好看,下载下来看看;那个APP介绍说功能很神奇,也下来试试;这个游戏最近好像很火,装上玩玩……”
我仔细瞅了瞅,真是五花八门:
- 各种小众游戏:很多都是那种点点点、合成类的,或者是画风特别萌的,但玩法单一,纯粹消磨时间。
- 重复功能的工具:比如天气APP,她能下三四个,说每个的界面不一样;日历APP也是好几个,这个带农历,那个能记事。
- 社交“壳子”:除了主流社交软件,还有一堆我没听过的,进去一看,用户活跃度也不高,她就是图个新鲜。
- 美化类APP:什么动态壁纸、手机主题、图标包、字体修改,恨不得把手机系统从里到外换个遍。
- 测评和“拔草”类APP:专门看别人推荐什么好用,然后自己也去下载,或者看别人吐槽什么不好用,她也非要下来体验一下是不是真的那么差。
我问她:“你这么多APP,用得过来吗?手机不卡吗?” 她就嘿嘿一笑,说:“用不过来就删呗,手机内存大,不怕!” 但我发现,她删的速度远没有下载的速度快。她享受的似乎就是那个“下载”和“拥有”的过程,而不是APP本身的功能。
影响:生活学习全乱套
这种沉迷下载的行为,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。最直接的就是学习成绩直线下滑。上课的时候,她也忍不住偷偷摸摸打开应用商店看看有没有啥新鲜玩意儿。以前还会预习复习,现在心思全在手机上了。
然后是作息不规律。晚上宿舍熄灯了,她还躲在被窝里,借着手机屏幕那点光亮,继续她的“下载大业”。第二天早上自然起不来,上课迟到,或者干脆就没精神听讲,黑眼圈都快掉到下巴了。
社交也出了问题。以前她还挺爱跟同学出去逛街、参加社团活动的,现在就喜欢宅在宿舍里捣鼓手机。同学约她,她也总是找借口推脱,慢慢地,找她的人也少了。整个人变得有点孤僻,不爱跟人交流。
最让我担心的,是她的注意力变得非常分散。跟她说话,她眼神总是飘忽的,好像随时会被手机上的某个推送吸引走。对一件事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,做啥都三分钟热度。
我的反思与尝试
我跟我姐商量着,这事儿不能放任不管。我尝试着跟小侄女好好聊了几次。一开始她还挺抵触,觉得我们大惊小怪,说“我不就是下点软件嘛又没干坏事”。
我就耐着性子给她分析:
第一,时间都去哪儿了?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挑选、下载、尝试这些APP上,真正用在学习和有意义的社交上的时间还有多少?
第二,手机真的需要那么多APP吗?很多APP功能重叠,或者根本就是“鸡肋”,只是占用了手机空间和你的精力。
第三,这种行为带来的满足感是短暂且虚幻的。下载完一个,新鲜劲儿一过,马上又想去下载下一个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后来我也没强制她卸载什么,就是引导她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比如,让她列出每天必用的APP,然后尝试一周内不主动去应用商店“淘宝”。鼓励她多参加现实中的活动,找点别的兴趣爱
效果,不是立竿见影的。但慢慢地,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,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。现在情况比之前好一些了,虽然手机里APP还是不少,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疯狂下载了,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学习和跟朋友相处上了。
这事儿也给我提了个醒,现在信息太发达,诱惑也多。年轻人,尤其是刚上大学、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太强的孩子,真的很容易在这些虚拟的东西里迷失方向。作为长辈,多点耐心,多点引导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真是操碎了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