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天又是我,来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事儿。这事儿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就是关于这个“大反派版本大全”的。起因特简单,就是前阵子跟几个朋友聊电影,聊着聊着就发现,同一个反派角色,在不同的剪辑版本里,甚至不同系列作品里,那感觉,那形象,简直能差出十万八千里去!有些版本把反派塑造得特有魅力,有些,就纯粹是个工具人。就好琢磨这些个七七八八的,于是就动了心思,想把这些不同版本的反派表现给归拢归拢。
最初的念头与摸索
我就是单纯地想找找,比如说某个经典反派,他到底有多少个出场版本。我先是在脑子里过了几遍,哪些电影、剧集里有他。然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搜,主要就是看一些影评、粉丝讨论区、还有一些视频剪辑什么的。这一搜不要紧,发现东西那叫一个乱!
比如说,一部电影,它可能有剧场版、导演剪辑版、加长版,甚至还有些所谓的“粉丝重剪版”。同一个反派,在这些版本里,戏份多少、关键台词、甚至是一些微表情,都可能有出入。有些“一口气看完”的解说视频,为了时长和节奏,也会对反派的戏份进行大量的删减和侧重性解读,这就又是一个“版本”了。
整理资料的头疼阶段
我寻思着,得弄个法子把这些玩意儿记下来。一开始我用最笨的办法,就是拿个本子,看到一个版本,就记下片名、版本类型(比如导演剪辑版)、时长,然后凭记忆或者拉进度条,快速记录下这个版本里反派的几个关键表现点。比如: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- 出场方式有没有变化?
- 有没有删掉或者增加影响人物塑造的关键场景?
- 结局是不是一样?
- 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更丰满了还是更单薄了?
这过程可真够折腾的。有时候一部电影,光是不同版本我就得来回倒腾好几遍,眼睛都快看花了。而且有些老电影,资源不好找,画质也差,看得我那叫一个费劲。尤其是那些粉丝剪辑版,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剪得确实有想法,但有些就纯粹是瞎胡闹,辨别起来也挺费神。
我还发现一个问题,就是“反派”这个定义有时候也挺模糊。有些角色,在这个版本里是妥妥的大反派,换个角度或者续作里,可能就被“洗白”或者有了更复杂的动机,这算不算“版本”差异?我也一并给它考虑进去了,尽量都做个备注。
形成自己的记录方式
手动记了一阵子,我发现本子记得太乱,不好检索。后来我就改用电脑了,建了个简单的表格。主要栏目有:作品名称、版本说明(比如“蓝光修复加长版”、“XX分钟粉丝剪辑精华版”)、反派核心变化点描述、个人评价这个版本的反派塑造(比如“更立体”、“动机更清晰”、“纯粹邪恶”之类的)。
我还特意关注了那些“一口气看完”类型的影视解说,因为这类解说本身就是一种“再创作”,解说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梳理反派的脉络。有时候,一个优秀的解说,能把一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反派讲得特别有深度,这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特殊的“版本”。我会记录下解说视频的出处(当然这里不能发链接,就是自己记一下是哪个UP主做的),以及这个解说版本里反派形象的特点。
这个过程里,我发现对比着看特别有意思。比如同一个反派,在A版本里可能就是个纯粹的坏蛋,让人恨得牙痒痒;但在B版本里,可能就多了一些背景故事,让你觉得他“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”。这种差异,就是我想要捕捉和记录下来的。
最终的“成果”与一点感想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我电脑里那个表格,现在也算是有点规模了。虽然算不上什么“大全”,毕竟影视作品浩如烟海,我个人精力也有限,但至少把我感兴趣的、以及一些比较知名的反派角色的不同版本表现,都梳理了个七七八八。
现在再跟朋友聊起某个反派,我能比较清楚地说出:“,你说的是哪个版本的他?我知道有个导演剪辑版,里面他的戏份多了几分钟,形象更丰满了……”或者“那个反派在剧场版里挺工具人的,但你看某个粉丝做的分析视频,从细节里挖出了他的另一面,也挺有意思的。”
总的来说,这个过程虽然有点费时费力,但满足了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好奇心和整理癖。而且通过这个过程,我对很多电影和反派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有时候,换个版本,就像换个视角看故事,挺有启发的。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,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实践记录,不成体系,大家看个乐呵就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