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天又到了我的实践分享时间了。这回咱聊聊我前阵子瞎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——我管它叫“梅麻吕配送达人杨过游戏”。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怪?别急,听我慢慢给你们唠唠。
灵感咋来的?
这事儿得从去年底那会儿说起。大伙儿都记得,一下子放开了,周围不少人都“杨过”、“杨康”的。我自个儿也没躲过去,结结实实地“杨”了一回。那滋味,真是不好受。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除了刷刷短视频,看看新闻,就是琢磨点乱七八糟的。那会儿不是各种缺药、缺抗原嘛外卖小哥们也特别紧张,好多人都顶着风险在送东西。我当时就想,这可真是现实版的“极限挑战”。
病好了七七八八,能下床活动了,我就突然冒出个念头。以前我特喜欢玩一些日本的同人小游戏,特别是梅麻吕系列的,虽然画面简单,剧情也……你们懂的,但那种简单的互动和达成某个目标的感觉挺有意思的。我就想,能不能把“杨过”这个梗,还有当时大家互相帮助、配送物资的情景,跟梅麻吕那种简单直接的游戏风格结合一下?
动手开搞!
说干就干!我这人就这点想到啥好玩的就想立马试试。我不是啥专业游戏开发者,也没那技术。我就想着,能不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工具,或者干脆就是一种概念设计,把它具象化出来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第一步,构思主角和背景。主角嘛就叫“杨过”,一个刚刚“杨康”的热心市民,体力还没完全恢复,但看到邻里街坊有困难,就主动当起了义务配送员。游戏背景就设定在一个物资有点紧张的小区里。
第二步,设计核心玩法。这个简单,就是“接单”和“配送”。玩家控制“杨过”,在小区地图里穿梭。屏幕上会弹出各种求助信息,比如“3号楼王大妈急需退烧药”,“5号楼小李家孩子没牛奶了”,还有些搞笑的,比如“隔壁老王馋哭了,想吃黄桃罐头”。
第三步,加入“梅麻吕”元素和“杨过”特色。“梅麻吕”的精髓是我觉得是那种略带粗糙但又有点“魔性”的画风,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互动。我设想的画面不用太精致,火柴人风格就行,突出一个“灵魂画手”。“杨过”特色,就体现在体力值设定上。因为刚康复,所以“杨过”的体力条特别短,跑几步就喘,得时不时找地方歇歇,或者吃点东西补充体力。我还想加入一些“梗”,比如有些NPC会咳嗽,你得离远点,不然可能被“二次伤害”(当然游戏里不会真感染,就是个趣味设定)。
第四步,琢磨障碍和奖励。配送路上肯定不能一帆风顺。比如,有些楼栋的电梯坏了,得爬楼梯,巨耗体力。有些路段可能有其他“游荡的杨过”在咳嗽(作为动态障碍物)。成功送到物资后,能得到NPC的感谢,可能是一些虚拟的“好人卡”,或者是一点点能永久提升体力上限的道具。我还想过一个恶搞的,就是如果送错了东西,或者超时太久,NPC会给你“差评”,积累多了游戏就失败了。
实际捣鼓与记录
因为我主要还是想记录下那个特殊时期的状态和自己的想法,所以并没有真的用什么复杂软件去从头写代码。我主要是用笔在纸上画了很多人设草图、地图草稿,还有各种事件的流程图。比如,“杨过”的形象,我画的就是一个戴着N95口罩,穿着有点臃肿的羽绒服,背着个大包裹,但眼神坚毅(虽然被口罩遮住了大半)的小人儿。地图,就是一个俯视视角的小区平面图,标注了各个楼栋、小卖部、药店(当然是空的)之类的。
我还用了一个特别简单的类似RPG Maker的傻瓜式小游戏制作工具,尝试着做了几个简单的场景和NPC对话。比如,点一下某个NPC,他就会说:“咳咳咳……小杨,帮我带盒连花清瘟呗,孩子发烧了!”然后弹出任务。送到了,他就说:“太谢谢你了!真是我们小区的活雷锋!”
做这些的时候,我就想起了那段时间网上看到的各种求助和互助信息,感觉特别真实。虽然我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,甚至都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游戏,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。
- 人物设定:主角“杨过”,NPC有“等待喂食的宝娟嗓邻居”、“囤货居奇的黑心小卖部老板(最终会被正义的杨过感化)”、“热心分享多余药物的中国好邻居”等。
- 道具系统:N95口罩(消耗品,能抵挡“病毒”区域)、黄桃罐头(回血神器)、布洛芬(任务道具)、抗原(早期稀缺品)。
- 关卡挑战:“抢药挑战”——在有限时间内从特定地点拿到刷新的药品;“爱心接力”——将A的物资转交给B,再将B的物资送给C。
整个过程,我断断续续搞了大概一个星期。每天晚上琢磨一会儿,画点东西,或者用那个简单工具拖拖拽拽。虽然没有变成一个能公开发布的精致作品,但我觉得算是一次挺成功的“概念实践”。
的感想
通过这回捣鼓“梅麻吕配送达人杨过游戏”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把生活中的经历和观察,用一种好玩的方式记录下来,本身就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。哪怕技术不高,工具简陋,只要有想法,肯动手,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乐趣。
而且这个过程也让我对那个特殊时期有了更深的理解。虽然当时挺难的,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互助精神,真的是非常宝贵。我这个小小的“游戏”构思,也算是对那段记忆的一种致敬。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不知道大伙儿对咱这个“杨过游戏”有啥看法?欢迎留言交流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