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《大学狂热》这款游戏的汉化,那可真是勾起了我不少大学时期的回忆。那时候,精力旺盛,对啥新鲜玩意儿都想上手捣鼓捣鼓,尤其是安卓刚火起来那阵子,好多有意思的APP和游戏都是英文的,看着费劲。
一切的开始:为啥要汉化?
我记得当时我们宿舍几个哥们都挺喜欢玩一些新奇的游戏,《大学狂热》就是其中一个,名字听着就挺“狂热”的,内容也确实有点那意思,各种校园里的突发事件,还有些解谜的成分。但问题来了,全英文!虽然大家英语水平也还行,但玩游戏嘛母语玩着才爽,才能第一时间get到那些梗和任务提示。
看着大家一边查字典一边玩,我就萌生了个念头:干脆我自己动手把它汉化了得了!一来可以练练手,二来也能造福一下宿舍的兄弟们,多牛逼!
准备工作:摸索与尝试
说干就干!我第一步就是上网搜教程,看看安卓应用汉化到底是个啥流程。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多一键工具,很多东西都得自己摸索。我找到了一些零散的教程,知道了大概需要反编译APK,找到里面的文本资源,翻译,然后再重新打包签名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接着就是下载工具。我记得当时用的主要是一个叫“Apktool”的玩意儿,还有一些文本编辑器,比如Notepad++,因为它能显示行号,方便对照。我还准备了Java环境,因为Apktool是依赖Java运行的。
对了,还得搞到《大学狂热》的APK安装包。这个倒不难,那时候酷安、豌豆荚之类的市场挺多资源的,我找了个最新版就下载下来了。
汉化实战:痛并快乐着
反编译APK:这是第一道坎。我打开命令行窗口,敲入Apktool的命令,指向那个《大学狂热》的APK文件。第一次跑的时候,报了一堆错,完全看不懂。我又回去翻教程,查错误代码,折腾了好半天,才成功地把APK解开成一堆文件夹和文件。
寻找文本资源:解开之后,我就开始翻找那些文本。根据教程,大部分的文本应该在`res/values/*`这样的文件里。我打开一看,果然,密密麻麻全是英文句子和词语,前面还有个标签名。有些游戏可能还会把文本藏在代码里或者其他格式的文件里,但《大学狂real》还算比较规矩,大部分都在XML里。
开始翻译:这是最枯燥也最考验耐心的环节。我把`*`文件复制一份,然后就一条一条地对照着英文翻译成中文。遇到一些俚语或者游戏里的特定梗,还得琢磨半天怎么翻译才地道,有时候还得结合游戏情景去理解。那段时间,我几乎一有空就抱着电脑翻译,眼睛都快看瞎了。
处理图片资源(如果需要的话):有些游戏里的文字是直接做在图片上的,这就麻烦了。不过《大学狂热》好像这方面不多,主要还是文本。如果真有图片要汉化,那就得用Photoshop之类的工具P图了,幸好这回没太遇上。
回编译打包:文本全部翻译完之后,就得用Apktool把修改过的文件重新打包成APK。这一步也容易出错,有时候是某个XML标签没闭合有时候是编码问题,导致打包失败。我就一遍遍地检查,一遍遍地尝试。
签名:打包成功后生成的APK是不能直接安装的,因为它没有签名。我当时是用的一个叫“apk-signer”的工具,或者直接用Java的keytool和jarsigner命令来生成一个自己的签名,然后给APK签上名。
安装测试:一步,就是把签好名的APK传到手机上安装测试了!第一次看到自己汉化出来的中文界面在手机上跑起来,那心情,别提多激动了!虽然可能还有些翻译不准确或者显示不全的地方,但那种成就感真是满满的。
后续的完善与分享
测试过程中,肯定会发现不少问题。比如有些地方文字太长显示不下了,有些地方翻译得牛头不对马嘴,还有些地方可能漏翻译了。我就记录下来,然后回到电脑上修改,再重复打包、签名、安装、测试的步骤,直到自己基本满意为止。
我把汉化好的版本分享给了宿舍的哥们。他们玩得不亦乐乎,还一个劲儿地夸我牛。那时候,虽然折腾得挺累,但心里美滋滋的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大学时期搞安卓汉化的经历,虽然技术上可能很初级,但那种探索的热情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,真的是非常宝贵的记忆。也正是从那时候起,我对软件、编程这些东西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。谁能想到,当初为了玩个游戏瞎折腾,后来竟然成了我吃饭的家伙事儿之一!我后来搞的都是正经软件开发,汉化这事儿就当是年少轻狂时的乐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