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,跟大家唠唠前阵子一件挺糟心的事儿,就是标题说的,被我们部门新来的一个“傻小子”给坑了一把,折腾着把一些关键东西的“地址”给换了个遍。这事儿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过程挺折腾,也算是个教训,分享给大家,希望各位引以为戒。
起因:一个“重要”的共享位置
是这么回事,我们项目组里头,有一些挺关键的配置文件和一些常用的脚本工具,为了方便大伙儿用,就统一放在了一个共享服务器的特定路径下面。这个“地址”,用久了大家都熟,平时开发、测试、甚至有时候一些自动化部署都会去读这里的东西。一直以来,也还算相安无事,毕竟都是老油条了,知道啥能动啥不能动。
“傻小子”登场,麻烦开始
大概是几个月前,部门里来了个刚毕业的小伙子,人挺机灵,就是经验差点,有点愣头青。安排他做一些辅助工作,自然也把那个共享“地址”给了他,让他去取一些配置模板啥的。当时也没多想,觉得看看文档,取取文件,能出啥事儿?
结果,这小子是真“不负众望”! 有一天,他估计是想整理一下那个共享目录,或者是不小心操作失误,直接把一个我们核心服务正在用的配置文件给删了!还不是挪到回收站那种,是直接干没!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当时我正在盯一个紧急的线上问题,突然监控系统就跟疯了似的报警,一片红。我这头汗都下来了,查了半天,定位到是配置文件读取不到。心里还纳闷,好端端的怎么会读不到?
焦头烂额的排查与“真相”
赶紧连上服务器一看,好家伙,那个路径下对应的文件真的不见了! 我当时第一个念头是:难道服务器被黑了?还是磁盘坏了?各种不好的预感涌上来。
折腾了快一个小时,又是看日志,又是问运维,还是另一个同事提醒,说看到那“傻小子”早上在操作那个共享目录。我赶紧把那小子叫过来一问,他一开始还挺懵,后来一回忆,脸都白了,支支吾吾地说他好像是删了几个“没用”的文件。没用你个大头鬼!
我当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,但发火也没用,赶紧找备份恢复。还好我们有定时备份的习惯,不然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。但即便这样,也耽误了不少事,线上服务也中断了一小会儿,真是惊险。
痛定思痛:“更新地址”势在必行
这事儿一出,我是彻底睡不着觉了。这共享“地址”虽然方便,但也太脆弱了,随便谁手一抖就可能造成灾难。这“傻小子”今天能删文件,明天说不定就能把内容给你改得面目全非。这哪行,就跟把家门钥匙随便给不认识的人一样。
我下定决心,必须得改!这个旧的“地址”不能再这么裸奔了。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:
- 第一步:隔离关键配置。 我把那些最重要、最核心的配置文件从原来的共享“地址”给挪了出来。
- 第二步:引入版本控制。 对于这些核心配置文件,我把它们全部纳入了Git进行版本管理。每次修改都必须有记录,谁改的,改了一目了然。而且就算改错了,回滚也方便。
- 第三步:新的“地址”与权限。 把这些纳入版本控制的配置文件,放到了一个专门的、有严格权限控制的内部服务器上。只给必要的服务和人员只读权限。要修改,必须走规范的流程,提交代码,审核,然后发布到这个新的“地址”。
- 第四步:更新所有依赖。 这是最繁琐的一步。之前所有项目里写死的旧“地址”,或者依赖那个共享目录的脚本,都得一个个找出来,改成新的获取方式,或者指向新的、更安全的“地址”。那几天,我基本上就是在不停地改代码、测试、发版。
- 第五步:加强规范和培训。 对新人,特别是实习生,关于这类共享资源的操作权限和注意事项,必须反复强调,不能再想
后续与反思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总算是把这个隐患给堵上了。那些关键的“地址”都安全多了,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哪个“傻小子”手滑了。虽然过程挺累,但从长远看,绝对是值得的。
这事儿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,方便和安全很多时候就是一对矛盾体。有时候为了图一时的方便,可能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。尤其是在团队协作中,不能过于相信每个人的操作都是规范和无误的。必要的隔离、权限控制和规范流程,才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。
行了,今天就先唠叨这么多。希望我的这点实践经历,能给大家提个醒。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别的。回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