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教家里小丫头学数数这事儿,一开始我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。老想着是不是得赶紧教她认数字、背口诀,结果发现,她根本不买账,有时候还挺抵触。这可把我给愁的,毕竟咱也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不是?
摸索阶段:错误的尝试与反思
我记得刚开始,我试过指着绘本上的数字硬教,比如指着“1”说“一”,指着“2”说“二”。丫头,要么是扭头不看,要么是嗯嗯应付两声就跑去玩别的了。我还买过那种带数字的拼图,想着让她在玩中学,结果她只对把拼图块塞嘴里感兴趣,数字是什么,根本不关心。这时候我就意识到,直接灌输抽象的数字符号,对这小不点来说太难了,也太枯燥了。
我还看到有说法,说太早接触这些符号,反而会让孩子以后焦虑。这可吓我一跳,赶紧调整策略。
转变思路:从生活和游戏中找乐趣
后来我琢磨明白了,这事儿急不得,得从玩儿入手,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学。咱们当爹妈的,不就得有这耐心和智慧嘛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实践第一步:万物皆可数——从具体到抽象
我就从最简单的开始,利用家里的现有资源。
- 袜子配对大作战:这招真挺好使!家里洗完的袜子,我故意不 сразу叠摊在沙发上。然后就招呼闺女:“宝宝,快来帮妈妈/爸爸把一样的袜子找出来配对儿!”一开始她可能只认颜色和图案,慢慢地,我就引导她:“你看,这是一只,再来一只,就是一对,也就是两只!”她一边玩一边找,不仅锻炼了观察力、分类能力,还对“一”和“二”有了初步概念。
- 玩具点兵点将:她不是喜欢玩那些小动物玩具、积木块嘛我就让她当小司令,把她的“士兵们”排好队。然后跟她说:“我们来数数今天有多少个小兵来报到呀?” 我就拉着她的小手,一个一个点过去,“1个、2个、3个……” 让她把实际的物品和数数这个动作联系起来。强调的是数物对应,这个最关键!
- 零食分发员:吃水果或者小饼干的时候,我也是个好机会。比如拿几颗草莓,问她:“宝宝想吃几个呀?我们一起数数,妈妈给你拿3个好不1、2、3,给!” 让她对数量有个直观感受。
实践第二步:数字卡片的妙用——具象化符号
等她对数数有点感觉了,我就搞了套那种大号的数字卡片,有时候也用积木块画上数字。
- 数字连连看/找朋友:把数字卡片摊开,再拿出对应数量的玩具。比如拿出数字“3”的卡片,再拿出3个小皮球。然后跟她说:“你看,这是数字3,它有3个好朋友,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!” 慢慢地,她就能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具体的数量联系起来了。
- 数字排排坐:把1到5(或者1到10,看孩子情况)的数字卡片打乱,让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。这个一开始有点难,我就陪着她一起,一边排一边念。
实践第三步:空间概念也不能少——为未来打基础
数学可不光是数数和加减,空间感也很重要。
- 积木搭建师:玩积木的时候,我会特意用上一些方位词。比如:“把这块红色的积木放在蓝色的上面”,“把长的积木放在短的积木旁边”。
- 身体指挥家:有时候会跟她玩指令游戏,“向前走3步”,“举起你的左手”,“把玩具拿到桌子底下藏起来”。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帮她建立空间方位感。
最终的收获与感悟
就这么边玩边学地折腾了一段时间,效果还真不错!现在我家丫头,虽然离解那种“爸爸和女儿年龄总和是99岁,爸爸50岁,问女儿几岁”这种题目还远着(哈哈,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段子),但至少她对数字不抵触了,看见数字还挺亲切,有时候还会主动指着家里的东西数数,虽然数得不一定全对,但那个积极性是真上来了。
最重要的是,她在过程中是开心的,没有把学数学当成一种负担。 我觉得这就够了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这所谓的“家庭数女游戏攻略”,说白了,没啥高深莫测的秘诀,就是家长多花点心思,把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的陪伴和游戏中去。让孩子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数学,感受数学的乐趣,这比啥都强。大家不妨也试试看,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