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写产品分析文章又被读者吐槽了,标题改成“三步教你识别伪需求”也不行,“5分钟掌握用户画像”也没人点,评论区全在喊“太长不看”。气得我蹲马桶上刷了半小时知乎,突然发现个怪事:那些爆款回答标题都长这样——
为什么费劲写的干货没人看?
原先写标题总想装得专业点,什么“方法论”“深度解析”全往上堆。结果阅读量连三位数都破不了,转发更是惨得像路边被踹翻的煎饼摊。有回发了个《用户增长体系搭建全路径》,隔天看后台数据:78次阅读,2个收藏,0转发——其中一个收藏还是我自己点的。
试着模仿知乎热门的疑问句式,比如《为什么你做的活动总没人参加?》,结果评论区炸锅了:“妈的这不就是我?”“蹲后续”。可写到解决方案那段又怂了,光顾着列1234步骤,硬是塞成三千字论文。
双标题实验差点翻车现场
前天拆解奶茶店会员体系时突然开窍。先在便签写了个巨直白的疑问:“为什么第二杯半价总能勾住你?”,又在底下补了句“三招让顾客主动凑单”。写完自己都笑了:这不跟菜市场吆喝“排骨特价!买三斤送姜蒜”一个路数么?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发推送时手都在抖,生怕显得太low。结果上午十点推送完,手机通知直接炸成烟花:评论区吵着问具体怎么操作,后台私信哗收奶茶店老板咨询。最绝的是有读者截图吐槽:“你们看方案第三条!老板在收银台放计算器这招太损了!”
意外收获比阅读量更重要
现在电脑桌面上贴着便签条:左边写痛点,右边挂解法。昨天写探店文案直接套用“为什么网红店总在楼梯口排队?(制造稀缺感)”→“把收银台挪到店铺最深处的邪门操作(延长动线)”。刚发出去五分钟,开面包店的老同学电话就打来了:“快教教我动线怎么改!”
以前写东西跟写学术报告似的,现在倒像在胡同口唠嗑。昨天翻数据才发现玄机:疑问式标题点击率涨了3倍,但真正让读者看完的,全是后面跟着解决方案那半句。总算明白那些知乎大V为啥总爱说“记住这三点就够了”——不是他们没干货,是怕你懒得伸手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