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伙儿聊聊一个事儿,就是关于“女大学生沉迷绅士游戏”这档子事。别误会,我不是要批判谁,就是结合我自个儿遇到的一些情况,分享点实践过程和记录。
起初的困惑与观察
这事儿得从我表妹说起。她刚上大学那会儿,新鲜劲儿一过,就有点不对劲了。以前挺活泼一姑娘,后来每次家庭聚会,就看她抱着个手机或者平板,话也少了,问她学校的事儿,也嗯嗯地敷衍。她妈,也就是我姨,急得不行,偷偷跟我说,感觉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,成绩也有点下滑的苗头。
我寻思着,这代孩子接触网络早,玩游戏也正常。但看她那状态,不像是普通的消遣。我当时就留了个心眼,想搞清楚她到底在鼓捣
深入了解与发现
有一次我去她学校附近办事,顺道就说去看看她。到她宿舍,好家伙,窗帘拉着,电脑屏幕亮着,她戴着耳机,全神贯注的。我凑过去一看,屏幕上花花绿绿的,是一些角色扮演类的,或者说是剧情互动性很强的游戏。具体是啥名,我也没记住,但那画风,那对话,我心里大概就有数了,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那种,带点“特殊趣味”的,所谓的“绅士游戏”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我没当场说破,就跟她聊了聊别的。等她稍微放松点了,我才旁敲侧击地问她最近在玩她一开始还有点支支吾吾,后来可能觉得我是自己人,就稍微透露了点。
她说,这些游戏剧情写得人物塑造也丰满,玩起来特别有代入感。而且她觉得大学生活有时候挺空虚和孤独的,课业压力一大,也没啥特别有趣的社交活动,游戏就成了她逃避现实、放松心情的一个出口。
我听了之后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这哪是游戏的问题,分明是孩子在现实中找不到足够的寄托和成就感。
我的实践“干预”过程
知道了症结所在,我就开始琢磨怎么帮她。直接禁止肯定不行,青春期的孩子,你越不让她干她越来劲。
第一步,我是先表示理解。我跟她说,我年轻时候也迷过一阵子游戏,知道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。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,她也愿意跟我多说点心里话。
第二步,是帮她分析利弊。我没直接说“这游戏不好”,而是问她:“你玩这个,是挺开心的,但有没有觉得占用了你太多时间?比如,本来可以用来学习、跟同学出去玩、或者培养点其他爱好的时间?”她点点头,说确实有时候玩起来就忘了时间,第二天精神也不太
第三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是帮她拓展现实生活中的乐趣。
- 我鼓励她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。她以前喜欢画画,我就帮她留意学校有没有美术社之类的,让她去试试。
- 周末的时候,只要我有空,就约她出来逛逛街,看看电影,或者去公园散散步,让她多接触接触外面真实的世界。
- 我还建议她跟宿舍的同学搞好关系,大家一起上自习,一起吃饭,慢慢地,她的生活重心就不会只偏向虚拟世界了。
- 我甚至还“怂恿”她妈,也就是我姨,别老是盯着她成绩,多关心她的心理状态,给她创造一个更轻松的家庭氛围。
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,反反复复了好几个月。有时候看她状态好点了,过一阵子可能又会因为某件事不顺心,又想缩回游戏里去。
结果与反思
大概过了大半年,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变化。虽然游戏她偶尔还会玩一点,但不再是生活的全部了。她开始跟我分享学校社团的趣事,说自己认识了新朋友,甚至还拿了个画画的小奖。看到她脸上笑容多了,我心里也踏实多了。
通过这件事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,很多所谓的“沉迷”,是现实生活出了问题。堵不如疏,理解比指责更有效。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个群体,他们面临着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,学业、社交、自我认知都可能遇到困惑。作为长辈或者朋友,多一点耐心和引导,帮助他们在现实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,可能比单纯禁止他们玩什么游戏要重要得多。
这就算是我一次小小的实践记录,希望能给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一点点启发。说到底,都是为了孩子好嘛